村网通总站 三界社区 609362.nync.com 欢迎您!
近日,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通知,明年起集中力量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农业部拟建 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2017年~2020年,建设300个左右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000万元左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适当降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全部财政资金投入控制在1500万元左右)。条件基本具备的省份,每年安排项目不超过3个;条件较好的省份可适当增加项目个数,但最多不超过6个。项目建设期为1年。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成后,要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区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实现“零”增长;畜禽粪便、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
生态循环农业即将在农业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生态循环农业成为农业希望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现代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农作物是绿色生命,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固碳过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不仅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相关政策、制度、技术的创新,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利于促进种养加销游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十三五”的主线,中国应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大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就有哪些
近年来,我们适应新形势,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初步建立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
国家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实行良种、农机具、农资、节水灌溉等补贴。全国21个省份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章,11个省份出台了耕地质量保护规章,13个省份出台了农村可再生能源规章,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制度不断完善。
进一步强化了规划引导。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全面部署。浙江省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安徽省制定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方案》,江苏省制定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方案》,部省联动、多部门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
2、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
在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草原生态保护等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启动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在河北启动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在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支持以县市为单位推进地膜回收利用。
3、初步构建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动体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2批建成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探索形成了“猪-沼-果”、稻鱼共生、林果间作等一大批典型模式。近年来,在全国相继支持2个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基地五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动体系。各地也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浙江省建设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7个、示范区88个、示范企业101个,江苏省启动11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市、区)建设,山东省确定了16个生态农业和农村新能源示范县。
4、探索推广了一批技术模式。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模式。在控制用水上,河北省制定了主要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2014年推广面积720万亩,亩均节水40%-60%,节肥20%-30%。在化肥减量增效上,安徽省重点推进玉米、蔬菜、水果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适期施肥等新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在农药减量控害上,江西省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实施公共植保防灾减灾、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法治植保执法护农等专项行动。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上,湖北省推广自我消纳、基地对接、集中收处等粪污利用方式,推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互动协调发展。在地膜综合利用上,甘肃省制定了加厚地膜生产标准,开展地膜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5.4%。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江苏省通过政府、企业、农户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初步形成了秸秆多元利用的发展格局。
探究:国外农业循环模式有哪些
“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属于过程性、输入端和输出端方法,各国结合其资源特征、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1、物质再利用模式
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 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一方面,油菜籽利用后遗留的油渣可以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另一方面,回收废弃食用油,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和原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此类经济作物。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油菜籽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仅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用作动力燃料。
2、减量化模式
美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也称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指导思想是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是“减量化”的循环农业。美国是世界上实施精准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l990年后,美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明尼苏达州农场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用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试验成功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产管理都开始应用精确农业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精准农业在美国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到1996年,安装有产量监测器的收获机的数量增长到9000台。
以色列节水农业 为了保持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的持续稳定, 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l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成效最大的是农业滴灌技术:一是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二是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三是经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比淡水含盐浓度高)用于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为开辟水源,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的投入。以色列规划农业灌溉全部使用污水再处理后的循环水,目前,已将80%的城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的20%。经处理后的污水除用于农业灌溉外,还重输回蓄水层。
3、资源化模式
日本菱镇的循环农业 菱镇是发展循环农业较早且较成功的地区,是将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农业模式。1988年该镇通过了《发展自然农业条例》,规定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非有机肥料,生产的农产品需是无化肥、无农药添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此后,菱镇将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作为原料投入到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半固体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或者排放(排放时已基本对环境无害),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此外,菱镇对厨房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制成有机肥。
英国的“永久农业” “永久农业”是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在节约资源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有效配置达到有利关系的最大化。种植者们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节省能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永久农业”寻求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的资源,强调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励使用自我调节系统。耕种土地时,通过多种类种植和绿色护盖等技术来保养土地,监控当地环境,构建绿色发展规划。“永久农业”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杀虫剂,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及促使食肉动物进入生态系统来阻止害虫, 例如,豆类植物苜蓿,能够释放氮气,可使害虫迷失方向。
4、生态产业园模式
循环农业的尺度有部门、区域、社会3个层次:部门层次主要指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户为循环单元;社会层次意味着“循环型农村”;区域尺度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园内包含若干个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态产业园,菲律宾玛雅农场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典范。玛雅农场最初只是一个面粉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经过10年建设,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面粉厂产生大量麸皮,为了不浪费麸皮,建立了养殖场和鱼塘;为了增加收入,又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对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到1981年,农场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畜禽粪肥污染、循环利用加工厂的废弃物,农场建立起十几个沼气车间,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用来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下一次循环。玛雅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支招!
尽管说,生态循环农业每一个环节都能赚钱!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资源保护处处长孙玉芳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不同模式,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建设重点,不能简单地“ 农 产 品一刀切”搞一种模式。
在中国,尽管循环农业存在的历史悠久,但是产业化的时间较短。王振博士提到,目前,尚无针对循环农业发展的专门性政策,政策的制定散见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规划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循环农业的发展。
唯恒农业认为,依靠生态循环农业赚钱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1、培养复合型人才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才自然少不了。懂生态、懂农业、懂互联网的人才更是关键。
但,目前很多大学里面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各大研究院和企业需要对生态循环农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2、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资本化
投入一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少则10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生态农业的类似农业项目一样,存在“投入大,回报慢”的窘地。
因此一般企业的是很难做到这么大的投入,农民来说更是望尘莫及。
尽管,国家在推进农业领域ppp落地,但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去吸引资本,尤其是商业资本。这一点很关键。
3、打磨商业模式
虽然,循环农业每个环节都能赚钱,但,哪个环节是主导。整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到底靠那个环节赚钱。
生态循环农业的商业模式打磨需要顶层设计,以生态为主线,考虑农业的每个环节,设计出盈利模式。
同时,通过既定的商业模式通过快速复制的方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变现能力。
4、产业化
生态循环农业看似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但产业化还是比较薄弱。更主要的核心产业如何打造,如何通过核心产业带动其他环节的提升。
生态循环农业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为了循环而循环,而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加强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5、创新依然是关键
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很多年,为什么生态循环农业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农业主导。个人觉得还是创新与裂变出现了问题。
打破生态循环农业的困局,依然依靠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
最后,生态循环农业已经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不能照搬国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依然需要走出中国特色的模式。